
富含血浆血小板(PRP)和富含血浆纤维蛋白(PRF)已经被广泛用于伤口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其基本原理和其所含成分及其功能如何,PRF和PRP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您是否了解,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不同的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 concentrate),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在现代再生医学中被用来增强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即便伤口愈合过程还没有被准确定义,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参与了止血、血管生成、炎症和组织再生【1】。从周围血分离获得的血小板,代表了一种超过1500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自体来源,包括生长因子、免疫系统信使、和酶,而这些因子对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2-3】。浓缩血小板可提供6-8倍的超生理剂量的生长因子,可刺激伤口愈合。此外,从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会刺激参与愈合过程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其他目标细胞的分化【3】。
使用不同的血液来源产品刺激愈合开始于40多年前。起初,血小板浓缩物仅被用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以防止出血。血小板浓缩物被越来越多用于硬/软组织再生是因为纤维蛋白基质的粘合特性(作为凝血级联的终产物)和血小板内大量的生长因子【1】。最初,制备血小板浓缩物来刺激组织修复始于纤维蛋白密封剂或纤维蛋白胶。这种最初的生物活性外科产品是使用供体血浆制备,并且加入凝血酶和钙来启动聚合过程。由于疾病传播风险、制备成本、和血浆中不同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现代再生医学中应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受限制【12-13】。

因此,在过去20年中,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自体血液产品如PRP被开发出来替代纤维蛋白密封剂和改善愈合过程。PRP是第一代血小板浓缩物,首次应用是在1998年【5】。PRP的功能特性主要是基于结合生长因子的作用与纤维蛋白粘合特性,增强组织愈合和再生。尽管PRP已经被应用很长时间,但对于PRP制备方案缺乏一致性。至今,利用自体全血制备PRP的系统有超过40多种【2】。大部分已有方案中,从患者采集20-80ml静脉血,置入离心管内,并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小板激活和脱颗粒。一般来说,PRP提取可以被分为两步,包括离心和激活。第一步中,建议2次离心,通常在1小时内完成【13】。第一次离心导致血液分为三层。棕黄层(Buffy coat)的白细胞在红细胞层(位于离心管底部)上方形成,而血小板位于棕黄层上。抽取棕黄层和血浆,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无抗凝剂),进行第二次离心(高速离心)。最后的离心将血小板浓缩在管底,很容易提取。最后,在应用时,将获取到的PRP与激活物(凝血酶和氯化钙)混合【1,11】。激活物会诱导血小板脱颗粒和纤维蛋白聚合,导致血小板凝胶形成和各种生长因子释放。
由于对血液来源产品再植入的法律限制,PRF于2001年在法国由Choukroun等首次应用【19,20】。这一二代血小板浓缩物被定义为富含自体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纤维蛋白生物材料,旨在纤维蛋白凝块中聚集血小板、免疫促进物质和释放的细胞因子【3,20】。由于PRF制备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抗凝剂,伤口愈合过程不会受到抗凝剂抑制,凝块形成是自然发生。获取PRF也无需添加牛凝血酶、氯化钙或其他激活物,因此消除了与使用牛凝血酶相关的风险。相比PRP,PRF有一些优势,见表1。

对PRF的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富含血小板、白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和循环干细胞的纤维蛋白凝块【10】。即便血小板和白细胞是负责PRF生物活性的主要细胞,纤维蛋白基质对于这一血小板浓缩物的治疗效应有重要作用。
PRF属于新一代的血小板浓缩物,具有增强愈合和功能恢复的新的可能。PRF纤维蛋白网的自然聚合过程让纤维蛋白基质具有生理结构,进一步支持PRF在愈合过程中的优势。由于其易于制备和低成本,同时又是完全自体来源的血小板浓缩物,PRF已经成功用于再生医学。通过使用不同方法,有可能获得不同的PRF类型,使其应用具有多用途。然而,血小板和炎症效应、和这种生物材料的意义仍然需要进一步明了,需要更多研究来更好地理解这一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的其他优势。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