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泡(Soaking)在伤口护理中的使用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在日常实践中,以帮助清洁伤口床。湿敷(Compress)使用没有那么广泛,但在现代伤口护理实践中也具有科学价值。从伤口中去除液体(吸收)或给脏的伤口床补水进行清洁(浸泡)的做法是应对破损皮肤时的经典措施,如同膏药(使用填充材料传递热或冷)也是如此。Paulus Aegineta(公元前607-690年)记录了湿敷:“......使用海绵或未洗净的羊毛浸润葡萄酒挤干后作为收敛剂。1 在18世纪和19世纪,湿敷(特别是醋或甜酒浸泡的敷布)被用来帮助伤口愈合。即使在今天,伤口清洁(Wound cleansing)也包括伤口床清洗、擦洗、用自来水冲洗以及在压力冲洗(通过注射器)以去除表面碎屑和伤口渗出物。然而,湿敷被认为是老式的,作为伤口管理的一种方式而失宠。
注意:此文中的湿敷是指微湿敷,即用作湿敷的敷料或敷布为微湿状态。
随着湿性伤口愈合理念和无创伤口敷料与操作的兴起,湿敷在伤口护理实践中的重获重视。它的机制很简单。将吸收材料(布)叠成一小摞,将其浸入清洗溶液(温热或体温)中,然后将其拧干以释放所有液体,产生毛细作用:液体分子被固体分子吸引而使液体沿固体表面运动。2 当多层微湿材料置于存在较高浓度液体的区域上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从而将材料层转变为吸收性结构。液体附着在材料纤维的一侧,使弯月面向上转动,并产生对抗重力的定向流动。3 液体在抵抗重力的情况下持续进入潮湿材料层,直到布中的所有纤维都饱和。一旦建立了流动方向,在两个表面(伤口床和敷布)的液体含量之间达到平衡之前,其不会逆转。达到平衡后,毛细作用机制减慢,直到其因过饱和而停止。一旦达到临界点,由于半月板反转和毛细作用丧失,液体会返回被敷部位(浸泡机制)。

为什么用湿敷而不是干敷?想象一下,当把一个干拖把放在有水的地板上时。它首先会将水在地板上扩散,然后通过毛细作用吸收。通过使用拧干(湿)敷布,毛细作用机制被预激活并确立,从而使毛细流动立刻发生。

毛细作用
应用浸泡和湿敷
浸泡
将吸收温热液体至饱和的高吸水性多层布料放置在伤口床上3至5分钟,使液体通过重力作用从布料曾渗入伤口床。这些浸泡物将水分补充给所在区域,通过稀释伤口表面已有水分或细菌负荷来清洁伤口床,并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冲洗伤口床,直到所有液体都从布料层中排出。
湿敷
将吸收温热液体至饱和的高吸水性布料层拧干至微湿,并放置在创面床上3至5分钟,产生流体对抗重力的运动,从伤口床进入材料层。通过可以对抗重力的扩散梯度,湿敷产生了从伤口床至吸收材料的净液体运动,清除所敷部位的水分,直到吸收材料达到饱和点。

选择浸泡与湿敷
对水分补充或吸收的需求取决于伤口的愈合类别和期望的结果。4 在使用伤口浸泡和湿敷作为临床治疗时,对于何时或如何使用它们都没有硬性规定。然而,伤口床的状况和伤口的可愈合性是指导床边护理的两项最容易的标志(下表)。

有时单次治疗时只使用一种方式;在其他时候,可以按顺序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以实现所需的结果和/或伤口床稳定。选择取决于伤口床的状况、伤口床上的渗出、选择的液体以及进行治疗的医护人员的偏好。
浸泡或湿敷的液体选择由临床人员自行决定。重要的是要注意,饮用水是低渗的,当用作浸泡时,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水分供给而造成深层组织的水肿。等渗盐水(最常见)是中性的,允许物理作用力(重力或毛细作用)起作用。如果长时间湿敷,高渗溶液可能会使伤口床脱水,因为伤口床的液体浓度和湿敷溶液之间存在陡峭的扩散曲线。具有杀菌功能的抗菌溶液可以直接作用于伤口床的表面(浸泡),也可以影响在细菌从伤口床被运输(湿敷)而被困在材料层中的微生物。
虽然浸泡将有助于清洁浅表伤口床,但湿敷形成的额外的扩散梯度和毛细作用可能有助于对稍微深一点的伤口床进行清洁,并且可以去除可见伤口床下方的渗出物。这两种方式都有足够的合理性来实现无创伤口床清洁/准备,并且可以作为现代伤口护理人员工具包的宝贵补充。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