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伤口感染协会(IWII)在2016年最佳实践专家共识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我们分享其中一些要点。
伤口感染是增生微生物侵入伤口达到一定水平后引起的患者局部、扩散性和/或全身反应。微生物在伤口中扩增,产生各种毒性因子,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延迟伤口愈合。
决定伤口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决定因素:
- 个体免疫系统的能力;
- 伤口中的微生物负荷,即数量;
- 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即毒性;
- 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如形成生物膜。
关于术语:
使用一致的术语和语言对于执行最佳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准确的沟通很重要,而且影响照护的质量和一致性。自2016年版本,专家共识将感染演进过程中的“严重定植”(即生物负荷达到了一个关键水平,>105cfu/ml渗液or /g组织)修改为“局部感染”,以便更准确的代表了伤口的隐性感染阶段。这一改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和接受。
在2022年版本中,专家共识对生物膜的定义进行了更新,与2016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后续在生物膜章节再详细介绍。
与伤口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
- 个体因素:糖尿病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性关节病、放/化疗、与低氧和/或灌注不佳有关的疾病(如贫血、心脏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使用激素、营养不良/肥胖、饮酒、吸烟、不配合治疗;
- 伤口因素:a. 急性伤口:污染、创伤、手术类型为污染或脏污、备皮操作不当、手术因素(时间长、输血、低温);b 慢性伤口:伤口病程、大伤口、位置靠近污染源(如会阴、骶尾);c 急性和慢性共有:异物、血肿、坏死/腐肉、组织灌注受损、渗出和水肿增加且没有得到控制、骨突出部位伤口、可探查到骨骼、深度较大(累及肌腱、肌肉、关节或骨骼等)
-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不卫生、住院、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不当、湿度管理不足、减压不够
伤口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有多种,主要集中在手术后急性伤口感染风险评估方面,如心脏手术后。但没有工具包含了个体、伤口和环境相关的所有因素。
识别和评估伤口感染
IWII-WIC(伤口感染演进模型)反映了微生物在伤口中造成影响的各个阶段,按照严重性分为污染、定植、局部感染(隐性和显性)、扩散性感染和全身感染。


持续、准确、全面的评估个体和伤口对于有效的伤口治疗是必需的。
微生物负荷并不总是与临床感染表现和症状相关,有报道认为临床感染表现和症状不准确和不可靠。然而,培养、分子技术和其他诊断手段常耗费时间,也并不总是有条件开展。临床人员必须定期通过自身知识和技能来对伤口进行临床评估。
急性伤口感染的识别和解读,对于大部分临床专业人员不难。但识别和确认慢性伤口的感染需要特别的培训和经验,因为可能涉及很多隐性表现。
伤口感染评估工具可以辅助伤口的评估过程。没有任何单一表现或症状可以可靠地确认伤口感染的存在与否。
使用IWII感染演进模型和管理指导
对个体、伤口和环境进行整体评估和管理。管理手段包括:
- 基于个体和伤口表现和症状识别和确认伤口感染;
- 识别生物膜的临床指针;
- 选择适宜的清洗溶液;
- 清创和清创后护理;
- 选择伤口敷料;
- 基于生物膜的伤口照护
在评估伤口感染风险和感染表现形式时,应考虑伤口病因。伤口病因和特定伤口类型的风险因素可能与伤口感染风险密切相关。此外,在老年人或免疫能力低下人群中,伤口感染的表现不明显,可能会妨碍早期识别和延迟治疗。其中,糖尿病的影响是显著的,在评估时不能低估。糖足溃疡可能会有深部感染,可借助侵入操作来确认,如探查或手术。2022版共识中有特定伤口类型的伤口感染风险考虑,可去参考共识原文。
-未完待续-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