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份简短的病例报告描述了无菌蛆幼虫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恶性伤口治疗多无法治愈,因此治疗目标主要是姑息性,其中对于异味、疼痛、出血等的应对尤为棘手。”
介绍
托马斯先生(化名),是一名80岁的前矿工,因肺气肿提前退休。年轻时,他是一名国家运动员,他喜欢花时间走出家门,抓住每一个机会享受日光浴。
1991年,他的上胸部中央区域出现了一个小病变,但直到1992年4月,大约18个月后,他才为此就医。
伤口被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他接受了化疗和放疗治疗。然而,尽管有这些干预措施,伤口继续恶化,到1997年4月,伤口直径达50毫米。
使用蛆虫
虽然许多常规敷料被应用于伤口,包括水凝胶,藻酸盐和水胶体,但到1997年11月,伤口产生的难闻气味已成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的主要问题。
最终建议进行幼虫治疗,以去除腐肉和对抗导致异味形成的感染。
当首次进行此治疗时,伤口直径为100毫米,疼痛且极具侵袭性(见图1和图2)。

图1:蛆虫治疗前的伤口

图2:治疗前伤口的特写
使用报道所描述的标准敷料技术在伤口上施用两瓶幼虫。[1]

仅供参考
两天后,当敷料被移除时,尽管只有少量幼虫存活下来,但大部分腐肉已被去除,气味大大减少(图3)。

图3:一次蛆虫治疗后的伤口
继续使用2瓶幼虫,2天后去除。此时,伤口没有异味,大部分腐肉被清除(图4)。

图4:2次蛆虫治疗后的伤口
虽然最初的意图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但托马斯先生希望停止该项治疗,因为他认为幼虫的作用导致了伤口疼痛。
因此,伤口再次用传统的敷料(藻酸盐片)覆盖,隔天更换。
结论
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幼虫治疗不能被视为治愈癌性伤口的方法,但这份简短的病例报告表明,它可能在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的有效管理中能发挥作用。这些发现与Weil[2]和Bunkis[3]的发现一致,他们之前报道过蛆虫在这些令人痛苦的疾病中的价值。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