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足跟部压疮
虽然压疮的预防在国内各大医院已经备受重视,但足跟部压疮的预防并没有得到特别关注,但足跟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点使其成为压疮的高发部位之一,调查显示足跟部压疮占所有压疮病例的1/5至1/4,且足跟部是发生深部组织损伤(DTI)的最常见部位,占到所有DTI病例的4成以上。足跟部压疮通常很难愈合,病程较长,会极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截肢率。
病理生理
足跟部向后突出,卧床时受力较大,床垫不合适时受力更大,跟骨表面的软组织较少,缺少缓冲,极易发生溃疡和疼痛。患者在床上移动时会因为剪切力和摩擦力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老年患者跟部毛细血管和软组织减少,血流供应变差,均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由于足跟部独特的解剖结构,又为于身体远端,当患者有心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时,常常易发生压疮。

如何发现高风险患者
Braden评分常不能很好的预测跟部压疮,有研究发现跟部压疮大多出现在Braden评分低风险患者。与跟部压疮相关的内在危险因素包括:跟部感觉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风、手术后神经阻滞、止痛)、减少下肢血供的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血管紧张药物等)、下肢虚弱(髋关节骨折、全膝置换等)。此外,低白蛋白、尖突的跟骨、双脚肥大、低踝肱指数(<0.8)都可以预测跟部压疮的发生。因此在评估跟部压疮风险时,需要结合使用通用的压疮评估系统与跟部压疮特定风险因素。
预防方法
卧床患者跟部压疮一般预防措施
1. 每班检查足部与足跟,记录跟部皮肤完整性
2. 检查后跟时要脱掉袜子或靴子(减压靴)
3. 避免穿戴过紧的袜子
4. 检查脚部与踝部的动脉搏动,查看跟部是否有水肿
5. 每天应用护肤乳涂抹
6. 不要对跟部骨突部位按摩
对于卧床超过12小时的患者增加以下预防措施
7. 用枕头垫高跟部
8. 对于躁动患者,用袜子或泡沫敷料避免摩擦损伤
9. 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跟部受压
10. 让患者尽早结束卧床
11. 教清醒的患者每小时活动足踝一次
对于高风险患者增加下面措施
12. 减压靴
13. 每班次检查靴子的合适度,必要时重新摆放
14. 避免对膝关节过分伸展
15. 足踝不活动,包括足背屈等
16. 考虑使用跟部保护器,让踝关节保持90度
17. 如果可能,每天让患者离床3次
使用减压器械
减压器械可以使跟部完全减压,保护跟部。常见的减压器械如下:
1. 枕头:将枕头置于足部与小腿下,注意枕头与腿部长轴一致(lengthwise),一般用于腿部不能移动的患者;

2. 减压靴:用于高危患者、腿部经常移动的患者和迁延不愈的溃疡患者,可以有各种材质,包括充气塑料、泡沫、人造羊皮和纤维等。选择时要根据支撑力、舒适性、是否能预防足下垂等要求。WOCN不推荐使用合成羊皮材料。目前缺少相关证据证明哪种材质效果最好。

3. 其它:临床还可以见到使用盐水袋、灌水的橡胶手套、毛巾和床单卷等。由于不符合规范,均不推荐。
足跟部压疮发生率较高,会显著增加患者截肢风险和死亡率。所有卧床患者均为高危人群,大部分的压疮评分系统都无法准确预测跟部压疮的发生风险,但结合特定危险因素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高危患者可以应用减压靴,但缺乏相关证据证明哪种材质最好。临床经验发现不同的床垫系统均无法显著降低跟部压疮发生的风险。增加医务护理人员和病患及家庭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与预防风险因素,改进医院的流程管理等,可以显著降低跟部压疮的发生。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