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准确的伤口评估是伤口管理的关键组成。其对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局部治疗措施和及时发现伤口恶化迹象而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措施都很重要。伤口评估是所有参与伤口管理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伤口评估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要视觉和物理评估技巧相配合,并结合临床判断和经验。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是一种标准化的伤口评估工具,简单易行,有助于团队沟通和准确记录伤口愈合进程。该工具是UCLA护理学院Barbara Bates-Jensen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最初用于评估压疮的愈合情况(PSST),2001年进行重新设计并更换为现有名字,用于评估慢性伤口的愈合情况。是一个经过了临床验证的评估工具。

该工具包含13个伤口评估项目:尺寸、深度、边缘、潜行、坏死组织类型、坏死组织量、肉芽组织、上皮化、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周围组织水肿和硬结。每个项目包含5个选项,对应相应的分数。
使用BWAT时,根据下面的定义和参考,填写评估表。每周评估一次,或伤口发生变化时进行评估。评估时选择最能够反应伤口情况的项目,并将相应分数填入表中。完成所有项目的评估后,将分数加总。总分越高,伤口越严重,愈合进展越差。以时间为横轴、评分为纵轴绘制伤口愈合进展图可以直观显示伤口的愈合过程。
说明:
- 伤口尺寸(Size):使用伤口尺测量伤口床的最长和最宽径,单位厘米;表示为长 X 宽;

- 深度(Depth):伤口床最低点至周围皮肤平面的距离。可以加上下述的描述
- 1= 组织损伤,但皮肤表面没有破溃
- 2= 浅表、擦伤、水疱或浅坑。与周围皮肤表面平齐、和/或高出皮肤表面(如增生)
- 3= 深坑,有/没有潜行
- 4= 由于存在坏死组织而难以分辨组织结构
- 5= 可见深部组织,如肌腱、关节囊、骨骼
- 伤口边缘(Edge):使用下述指南:
- 不清晰、弥散 = 无法清晰地分辨伤口轮廓
- 附着良好 = 与伤口基底平齐
- 附着不良 = 存在边壁;伤口基底深于边缘
- 卷曲、增厚 = 软或硬、触之有韧性
- 过度角化 = 伤口周围和边缘形成胼胝样组织
- 纤维化、疤痕 = 硬、触之僵硬
- 潜行(Undermining):使用棉签深入伤口周边下方进行评估;尽量向深处伸,但不要过分用力;向上抬起棉签头端,以便在皮下能看到或感觉到头端;用笔在皮肤表面进行标记;测量皮肤“头端”标记至伤口边缘的距离。在伤口周围重复上述步骤。
- 坏死组织类型(Types of necrotic tissues):根据颜色、质地和粘附力,选择伤口床主要的坏死组织类型:
- 白色/灰色失活组织
- 非粘连、黄色腐肉:薄的粘液状物质;散在分布于伤口床;轻易与伤口组织分离
- 疏松粘附、黄色腐肉:厚、多丝、成块的碎屑;附着于伤口床;
- 附着的软的黑色焦痂:湿软的组织;有力附着于伤口床组织;
- 紧密附着的硬的黑色焦痂:坚硬的硬皮样组织;紧密附着于伤口床基底和边缘(象硬痂)
- 坏死组织量(Amount of necrotic tissues):使用透明的带有同心圆刻度的圆形测量尺(分为4个象限,每个25%)来测量坏死组织占伤口床的比例;

- 渗液类型(Exudate types):一些敷料与伤口渗液相互作用而产生凝胶或锁住渗液。在评估渗液类型前,使用生理盐水温柔地清洗伤口。选择伤口床主要的渗液类型:
- 血性:稀薄、鲜红
- 浆液血性:稀薄、水样、淡红至粉红
- 浆液性:稀薄、水样、清亮
- 脓性:稀薄或稠厚、浑浊、褐色至黄色
- 异味/恶臭、脓性:稠厚、不透明、黄色至绿色、右刺激性的异味
- 渗液量(Exudate amount):使用透明的带有同心圆刻度的圆形测量尺(分为4个象限,每个25%)来测量吸收了渗液的敷料面积;
- 无:伤口床干燥
- 极少:伤口组织湿润、但无可测量的渗出液
- 少量:伤口组织潮湿,水分均匀分布于整个伤口床;渗液见于<25%的敷料
- 中等量:伤口组织非常潮湿(饱和);渗液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伤口床;渗液见于25%-75%的敷料
- 大量:伤口组织浸在液体中;渗出液自由流动;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伤口床;渗液见于75%以上的敷料
- 伤口周围皮肤颜色(Color of periwound skin):评估伤口周围4cm内的皮肤。注意肤色深的人种的颜色变化具有独特性。
- 周围组织水肿和硬结(Periwound tissue edema and induration):评估伤口周围4cm内的组织。非凹陷性水肿的皮肤发亮、紧绷。判断凹陷性水肿时用手指按压组织,等待5秒钟后释放压力,皮肤组织出现凹陷,且不能恢复至初始位置。硬结指组织异常硬化,且有边界。评估时轻轻用手指提捏组织,如果发生组织硬化则无法捏起组织。

1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是小血管和结缔组织生长填充组织缺损。当新生组织呈现有光泽、鲜红色、颗粒状光滑柔软表面则为健康。血供不佳则呈现为淡粉红或压之褪色、暗红色。
12.上皮化(Epithelialization):上皮化是表皮重新覆盖缺损的过程,新生上皮呈现为粉红或红色。部分皮肤缺失的伤口中,上皮化可出现在整个伤口床、或从伤口边缘开始。而在全层皮肤缺失的伤口中,上皮化只能从伤口边缘开始。
工具的有效使用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伤口知识,了解必要的伤口术语和评判标准。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