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国际伤口感染协会(IWII)《2016伤口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伤口感染整体管理”部分。
个体因素、伤口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对伤口感染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伤口类型(急性或慢性)直接影响感染风险,而很多与手术相关的因素会增加手术伤口感染的风险[54,55]。
大多数情况下,伤口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累积风险超过了宿主防御体系的能力,感染就会出现[55]。下表列出了所有与感染风险相关的因素。



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采用整体性策略。很多伤口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对其伤口及感染的有效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89]。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重塑个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策略有三:
- 优化宿主反应;
- 减少伤口中微生物的数量或降低其毒性;
- 优化伤口愈合环境。

优化宿主反应
优化宿主反应的措施可以增强个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最大化伤口愈合的潜力。这些措施应能解决导致伤口感染发生发展的全身和/或内在因素,例如优化血糖控制、使用改善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等[90-92]。
促进伤口感染发生的因素通常也是促进伤口发生的因素。局部的湿度管理、减压和水肿控制被认为是最大化改善伤口愈合环境和减少生物膜营养的干预措施[93]。
伤口治疗中的感染控制
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污染和交叉感染,在伤口治疗中严格执行无菌非接触技术非常重要。在相关临床操作中(如换药)执行无菌技术可以降低个体暴露于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而保护患者,同时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伤口治疗操作前,应该进行风险评估。如果有必要直接触碰伤口区域,需使用无菌手套和器材。无菌操作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预防措施实现,包括:
- 规律和有效的手部清洁和消毒;
- 合理使用无菌和非无菌手套;
- 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如口罩、面罩和手术衣;
- 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伤口治疗;
- 策略性地安排治疗顺序;
- 环境控制。
伤口感染的有效管理
有效的伤口管理需要对个体、伤口、及伤口治疗环境的整体评估,以改善宿主防御系统对感染的反应。对于有严重和有生命危险感染的患者(如败血症),应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和治疗单元,给予足够的液体、氧气和抗生素治疗。下表对于应对伤口感染的策略进行了归纳: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