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解1: 银敷料不能够改善伤口愈合率。
伤口愈合率是伤口管理领域临床试验的常用评价终点,也被很多监管机构如美国FDA所强调。鉴于慢性伤口很难愈合,其作为评价终点的适宜性一直被质疑。使用银敷料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生物负荷、治疗局部感染和防止全身扩散;主要目的并不是直接促进伤口愈合。很多临床指南建议只有在确认伤口发生感染或过高的生物负荷(严重定植或感染前期)已经使得伤口延迟愈合时才可以使用银敷料,且使用时间不宜很长(2周须进行再评价,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曾经有关于银敷料的两篇有影响力的Cochrane回顾性研究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认为银敷料不能够改善愈合率[Michael JA, Br J Surg 2009; Vermeulen H,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Storm-Versloot M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然而,这些研究中银敷料的使用并没有完全按照生产商的说明:有些病例使用时间过长,有些则用在了没有感染或并没有证据显示高生物负荷的伤口上。但是这些研究的结论使人们对银敷料的效果产生了怀疑。
正确认识:很多临床医护人员的经验和很多近期系统回顾研究和荟萃分析都支持银敷料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效果。
误解2: 银敷料会引起全身毒性反应,如银中毒(Argyria)。

银敷料偶尔会造成局部皮肤变色或色素沉着,但是无害和可逆的。这种着色并不是真的全身银中毒,银中毒非常少见,通常与口服银溶液有关。银中毒是银复合物在皮肤和内脏器官沉积的结果,常表现为蓝灰色皮肤改变,尤其是暴露的皮肤区域。当银在角膜或结膜沉积时会发生银质沉着病。真正的银中毒和银质沉着病发生时,患者外貌会很难堪,且不可逆,但通常不具有致病性和生命威胁。导致银中毒所需的银的量并不为人所知,但有人认为全身含量达到3.8-6.4g即可导致银中毒。
正确认识:银敷料不可能引起真正的银中毒,因为局部使用银敷料时被全身吸收的量极少。
误解3: 银敷料对伤口有毒,会延迟愈合。
一些体外研究发现有些含银敷料对于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细胞毒性,在动物伤口模型中会延迟上皮化。相反,另外一些研究则发现银并没有毒性,且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鉴于目前相互冲突的证据和大量临床证据对银敷料的支持,比较务实的论点可能是当正确使用银敷料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确认识:对于生物负荷不是问题的伤口,不应该使用银敷料,即银敷料应该用于有发生高生物负荷或局部感染风险的伤口。
误解4: 细菌会对银耐药。

目前对银耐药的确切发生率不清楚,但非常少见。鉴于银使用的悠久历史和环境中广泛分布着低水平的银,对银的耐药比人们预想的要少见的多。银对于微生物和细菌细胞有多重作用机制和靶点,这一点极大降低了发生对银耐受的可能性。相反,抗生素多仅有一个作用靶点,因此细菌更容易发生对抗生素的耐药。临床实践中,对于银耐药的解释可能另有说法,例如,有些对于抗菌敷料没有反应的感染伤口可能是因为感染灶的位置较深,与银敷料没有直接接触(银敷料的作用机制一般都是接触杀死);伤口中的生物膜增加了细菌的耐受性;亦或是基础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正确认识:对银没有明显的反映与对银耐受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治疗方法的不当,对感染灶和/或伤口病因没有达到有效治疗有关。
误解5: 银敷料会致使细菌对抗生素耐药。
人们一直担心银敷料的使用会产生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尽管这在理论上有可能性,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在银和抗生素之间已经出现了交叉耐药。
正确认识:抗生素耐药发生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错误使用或滥用抗生素。
误解6: 银敷料不应该用于儿童。
烧伤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儿童血液中银水平的增高引起了人们的担心,很多人出于担心儿停止使用银敷料。然而,临床上很多儿童伤口可以从银敷料的使用受益。
正确认识:在使用银敷料治疗儿童伤口时应该非常慎重,严格把握适应症,敷料的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周,除非有确切的适应症支持。
误解7: 银敷料对环境不好。
有人提出银敷料的使用中银离子的释放有可能会损害环境。但是银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用于各种技术和应用,但银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明确。某一主要的银敷料生产商估计其每年使用的银仅占全球消耗量的0.0008%。
正确认识:用于银敷料生产的银的量只占全球产量的极少比例。
误解8: 银敷料太贵。
伤口治疗方法的性价比评估并不是简单直接的。伤口治疗的总成本涵盖很多直接和间接成本,有些成本很难衡量,例如患病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隔离等。一些对银敷料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其对伤口管理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Opasanon S, Int Wound J 2010; Paddock HN, J Paediatr Surg 2007]。
正确认识:总体来说银敷料并不比其它抗菌敷料贵。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