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与周围皮肤需要两种不同的环境,以促进愈合。周围皮肤需要保持干燥,减少牵拉和活动,而伤口床则需要维持湿性环境。两者间需要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中,痂皮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作为一种完美的天然“敷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自湿性愈合理论被接受后,很多人认为伤口结痂与瘢痕过多形成有必然联系,其实对于正常人的伤口愈合,如果不过早撕掉痂皮或反复撕揭痂皮,并不会明显增加瘢痕,相反,健康的痂皮会给伤口提供有效的保护,同时会通过维持湿性愈合环境和积极动员愈合相关细胞来促进伤口愈合。但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痂皮的形成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其中原因很复杂,与伤口床湿度平衡、痂皮成分等都有关系。
当伤口周围皮肤持续湿润时,会发生浸渍,成纤维细胞和角质上皮细胞的迁移会停滞。同时皮肤免疫防御能力会下降,易于发生真菌感染(皮疹)。成纤维细胞和角质上皮细胞在健康的干痂皮下面的迁移速度最快,原因有三:
- 健康的干痂皮与周围皮肤结合稳固,起到了制动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可以观察到活动对于伤口愈合的影响。例如,当你从烤箱中取出一个热盘子时,你的手很可能会被烫伤,烫伤可能同时发生在你的手背和指关节掌侧。手背上的伤口会更快愈合,差不多是掌侧关节处伤口愈合速度的2倍,这是因为手背伤口受活动影响小,周围皮肤不会常受到牵拉。
- 健康的干痂下面维持着适宜的湿性愈合环境,而且可以为迁移的角质上皮细胞提供依附结构。此外,痂皮的蛋白纤维基质可以为细胞迁移提供方向指引。因此,健康的痂皮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然而,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伤口,健康的干痂不可能形成。
对于较大的表浅伤口,无法形成痂皮,使用粘性水胶体敷料可以对周围皮肤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减少周围皮肤的活动。然而,水胶体敷料吸收渗液能力有限,敷料下面不断积累的渗液会减少其使用时间。如果适应症选择适当,更换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可以获得极佳的效果,因为其可以完全模拟健康痂皮的作用。对于水胶体敷料来说,尽量远离失禁区域和水肿较重的区域。
3.当痂皮逐渐干燥,它会收缩,牵拉伤口边缘,使得伤口缩小。
我们可以从健康的痂皮中得到开发和设计敷料的灵感和启发。如上所述,水胶体敷料能够发挥很多健康痂皮的治疗作用,但有一点例外,就是维持周围皮肤干燥(防止浸渍)。为了克服这一点,我的经验是将1%的龙胆紫涂在伤口周围皮肤上,注意要包括所有敷料覆盖的周围皮肤及向伤口内延伸1-2mm。1%的龙胆紫是水基的,能快速风干,不影响水胶体敷料的粘附。该溶液还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以防止周围皮肤发生机会感染,显著减少了伤口边缘皮肤的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患有小血管问题的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或动脉功能不全,炎症会引起血液瘀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这是细菌侵入组织(蜂窝织炎)的机制之一,即当局部组织血流瘀滞和小血管病变时,白细胞无法有效迁移,局部免疫反应会受损,给了细菌繁殖和扩散的机会。
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从痂皮的微纤维结构中得到灵感,发明出由聚氨酯纳米纤维构成的特殊敷料,这些特殊排列的纤维具有嗜细胞特性,可以吸引伤口愈合所需的细胞,同时为细胞的迁移提供方向指引,从而加快伤口愈合。
注:左侧为痂皮的电镜扫描图像,可见蛋白纤维;右侧为中国科学家开发的敷料,途中显示为整齐排列的聚氨酯纤维。
临床实践中,我们在选择敷料时,不仅要考虑敷料对伤口床的作用,还应该考虑其对周围皮肤的影响,只有当对两者的作用达到“平衡”时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内容转载自@慢伤前沿公众号!